close

這一篇「鄭伯克段於鄢」以前讀過,大概是高中還是國中的時候吧。當時為了應付考試,背書都來不及了,沒時間胡思亂想,多年以後重新回味,發覺這篇文裡許多言下之意頗值得揣摩(相當八卦狗血),可謂是春秋時代的家庭倫理悲劇~


初,鄭武公娶于申,曰武姜,生莊公及共叔段。莊公寤生,驚姜氏,故名曰“寤生”,遂惡之。愛共叔段,欲立之。亟請于武公,公弗許。及莊公即位,為之請制。公曰:“制,岩邑也,虢叔死焉,佗邑唯命。”請京,使居之,謂之京城大叔。祭仲曰:“都,城過百雉,國之害也。先王之制:大都,不過參國之一;中,五之一;小,九之一。今京不度,非制也,君將不堪。”公曰:“姜氏欲之,焉辟害?”對曰:“姜氏何厭之有?不如早?之所,無使滋蔓。蔓,難圖也。蔓草猶不可除,況君之寵弟乎?”公曰:“多行不義,必自斃,子姑待之。”
(PS:附上原文,想看的就看、不想看的就跳過……至於翻譯就不拿出來混版面了。)

 

鄭伯指的是鄭莊公,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,但是孔老夫子認為他不孝不悌,使用「春秋筆法」大筆一揮貶之為鄭伯。而這一段交待了鄭莊公不怎麼愉快的成長背景。老媽武姜生他的時候難產,因此特討厭他,把他取名:寤生(即頭上腳下的逆生)。個人推測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,武姜即可能因為生莊公時差一點從人生舞台下場領便當,因此蒙上嚴重陰影,遷怒小孩。後來武姜又生了莊公的弟弟共叔段,滿腔母愛全給了共叔段,先是積極請武公立改立為繼承人,未果,等到莊公即位,又為共叔段要了一個封地。莊公怎麼說,這時候莊公剛即位估計正努力裝孫子:「制那個地方不好啦,虢叔死在那裡,除了制其他地方隨便挑。」哇勒,這麼軟弱的台詞一出來後,難怪莊公的母親和弟弟把當他軟柿子,想捏就捏、想踩就踩……

最後鄭莊公把『京』封給了弟弟,大家便把共叔段叫做京城太歲……咳,太順手了,是京城太叔。

 

在分析莊公心理之前,順便提一下數年前的一齣日本電視劇《大奧》第一部,講述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奶媽春日局如何成為後宮總管的奮鬥過程,三代將軍家光出生即被抱走由奶媽扶養,與父母感情疏遠,且不受母親阿江(織田信長妹妹市姬與淺井長政的三女兒)所喜,阿江只偏疼俊美聰明的弟弟,並且無視家光的存在,甚至數次要求改立次代將軍,最後驚動太上皇德川家康出面才搞定家光的繼承身份。家光即位之後,怨恨母親、討厭弟弟,隨便找個封地把弟弟趕了出去。就連母親彌留前要求見次子最後一面,家光也鐵了心腸不肯答應(以上皆為電視劇情,僅為參考用)。鄭莊公同樣身為不受母親所喜愛的孩子,心理活動多少有點雷同性吧?小孩子啥都沒做就被老媽討厭,內心怨恨賭爛的第一號人物鐵定不是老媽、而是被母親專寵的對象:那個搶走全部母愛的弟弟!
 

不過,中國春秋時代的莊公比較腹黑,前半段努力在母親面前裝乖,一直是言聽計從的乖小孩。莊公是不是可能這樣想呢?多多順從母親、讓她開心,也許她多少可能愛自己一點點呢?又或者,他正在引誘武姜和共叔段,看共叔段是不是會得寸進尺、會不會一寸寸進逼,而後一步步掉進莊公師出有名合法收拾弟弟的陷阱裡。儒家史書上的看法普遍是後者:莊公是個虛偽狠毒、心狠手辣的小壞蛋。據說莊公即位的時候頂多只是十幾歲國中生的年紀,應該還是渴望母愛的小毛頭,想來這時候對母親和弟弟還是抱著期待心理的吧!只是武姜和共叔段始終不安分,從而演變成兄弟反目的情況。

連鄭國的大臣都看得出武姜欲壑難填、共叔段可能有謀反的野心,對莊公提出勸告。莊公這傢伙卻只是很無奈的說:我媽就是要這樣,我能怎麼辦?然後雙手一攤,涼涼地說了一句千古名言:「多行不義必自斃。」

……寓意深遠啊!啪啪啪!讓我們為莊公鼓鼓掌~我想這句話的意思差不多等於「不乖的話、我會代替上天懲罰你哦!」

 

既而大叔命西鄙、北鄙貳於己。公子呂曰:“國不堪貳,君將若之何?欲與大叔,臣請事之;若弗與,則請除之。無生民心。”公曰:“無庸,將自及。”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,至於廩延。子封曰:“可矣,厚將得?。”公曰:“不義不暱,厚將崩。”
大叔完聚,繕甲兵,具卒乘,將襲鄭,夫人將啟之。公聞其期,曰:“可矣。”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。京叛大叔段,段入于鄢,公伐諸鄢。五月辛醜,大叔出奔共。
《書》曰:“鄭伯克段于鄢。”段不弟,故不言弟;如二君,故曰克;稱鄭伯,譏失教也:謂之鄭志。不言出奔,難之也。

 

共叔段這個天真的小笨蛋被老媽罩著,自我感覺良好,莊公不是吭聲都不敢嗎?這種軟腳蝦不適合當國君,還是自己比較適合啦,共叔段在勢力擴張中野心也逐漸膨脹。大臣直接挑明了說國無二主,莊公只是氣定神閒說:不義不暱,厚將崩(對國君不義、對兄長無骨肉之情,就算土地擴大也將崩潰)。一直等到共叔段整好兵馬糧草,打算偷襲鄭國,並且串通老媽做內應,莊公才終於認為收拾共叔段(抓現行犯)的時間到了,命令子封帥兵討伐,結果共叔段兵敗如山倒,流亡異鄉。

這段戰役寥寥十數字,但內幕似乎不少。首先,共叔段的封地京背叛了他,總不會是因為人民認為共叔段叛國、然後投票反對他吧?別傻了,我認為這裡面肯定是莊公在幕後做了不少工作,策反了京的臨時掌控者吧。連自家老木打算在後院放火莊公都一清二楚,說明共叔段的一舉一動早已被莊公掌握住了。莊公親自率兵和弟弟決戰得勝,最後共叔段流落到共這個地方。莊公雖然腹黑,但不無情,只是把弟弟趕出家門而已。春秋那個年代還不流行斬草除根的作法,大家多少都是親戚,還留點情分,失勢的叛國者、被趕下台流亡的國君公子特別多。

於是《書》(即春秋),孔子把這兩個傢伙個打五百大板,認為兩人都有錯,共叔段驕傲自大、莊公姑息養奸有失兄長教誨——對於古代人的看法,個人不予置評。站著說話都不腰疼的,我也很想知道,孔老夫子覺得莊公要怎麼做,才是完美處理方法?

 

遂置姜氏於城潁,而誓之曰:“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。”既而悔之。潁考叔?潁谷封人,聞之,有獻於公,公賜之食,食舍肉。公問之,對曰:“小人有母,皆嘗小人之食矣,未嘗君之羹,請以遺之。”公曰:“爾有母遺,繄我獨無!”潁考叔曰:“敢問何謂也?”公語之故,且告之悔。對曰:“君何患焉?若闕地及泉,隧而相見,其誰曰不然?”公從之。公入而賦:“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!”姜氏出而賦:“大隧之外,其樂也泄泄!”遂為母子如初。
君子曰:“潁考叔,純孝也,愛其母,施及莊公。《詩》曰‘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’其是之謂乎!”

 

莊公累積了十幾年的怨恨一下子爆發了,把老媽武姜扔到眼睛看不見的地方,並且賭咒說:「不到黃泉就不相見」。誓發得很狠,但沒多久莊公就後悔了,此時就該是知心大臣出馬的時候啦——讓老闆有台階下。穎考叔替老闆想出了挖地道的解法,這母子倆在地道相見後便和好了……(感覺結局有點囧)。

至於最後一段君子曰,個人感覺純屬廢話連篇。什麼孝子的心情可以感染別人成為孝子,這種無視當事人心情且無關痛癢的話,聽聽就算了。舉凡家庭因素釀成的悲劇多半是無解的習題,只會出現結果,沒有完美的結局。莊公的心情鐵定不會因為搞定老弟的叛變之後而得到圓滿,不然他也不會一下子怒從心起把老媽扔了出去。地道相見後,這對母子都說感覺很好,一個說其樂融融,一個說其樂泄泄……(不愧是有禮貌的貴族,隨時隨地都能開演)。武姜也只剩莊公這個兒子可以依靠,能夠緩和關係至少鬆了一口氣吧。而鄭莊公面子也得到照顧,也得到一個名義上的大和解,本齣春秋八點檔鄉土劇《母與子》到此告一段落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左傳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懶人蓮花 的頭像
    懶人蓮花

    腐毒花園

    懶人蓮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